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反托拉斯法来惩治垄断性市场行为,保护经济竞争。然而,知识产权立法却赋予厂商在一定期限内对多种智力成果享有法律上的垄断权。这就导致了协调反托拉斯法和知识产权立法之间的冲突,这是美国和其他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
1995年4月6日,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一份《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执法指导意见》,系统地说明了在执法中将采取的一般态度、分析方法和法律适用原则,以解决知识产权许可行为可能引起的反托拉斯法问题。尽管该指导意见只是执法部门的咨询性政策说明文件,不能约束当事人提起自诉,也不能约束法官审判,但它总结了执法部门和判例在这一领域的丰富经验,明确了对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方面反托拉斯法违法行为的追究原则,对厂商预防违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司法实践和《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执法指导意见》的内容来看,知识产权领域中美国反托拉斯执法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鉴于其特殊性,美国并没有明确一致的结论。一些判例认为,尽管知识产权具有某些财产权的特征,但它也是一种“特权”,公共利益是知识产权的基础。因此,在反托拉斯法上,对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应适用较为严格的标准。然而,也有些判例确认,知识产权人基于其权利的特殊性,在反托拉斯法上可以享受较其他财产权人更优的待遇。《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执法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应适用统一的标准和法律原则,知识产权的特点只需要在具体案情和市场情况中予以考虑。
在反托拉斯法的经济分析中,市场支配力指的是厂商在较长时期中通过维持高价格或限制产量而不遭受利润或市场份额损失的能力。对于有市场支配力的厂商,反托拉斯法一般适用更严格的标准。《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执法指导意见》指出,执法机关一般不会仅仅根据厂商拥有知识产权这一事实就推定其拥有市场支配力。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市场上很可能存在替代技术或产品。即使某项知识产权确实使其权利主体拥有市场支配力,只要拥有市场支配力不具有维持或进行垄断的意图,一般不会违反反托拉斯法。然而,基于知识产权的市场支配力可能会对竞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知识产权人在经营和许可行为方面应更加谨慎。
专利权的强制许可情形。包括专利权人在合理时间内未许可他人实施专利、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非商业性使用、后一专利的实施依赖前一专利的实施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关于专利的部分,包括允许的权利限制范围、不允许的权利限制范围
成都市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明确了监督检查的职责,并鼓励社会监督。同时,详细列举了包括假冒注册商标、混淆知名商品、误导企业名称或姓名以及虚假表示商品质量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该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经营者,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范围,规定了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强调政府应加强市场管理、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对假冒注册商标和仿
傍名牌现象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扰乱问题。傍名牌现象日益普遍,涉及商品领域多元化,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傍名牌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傍名牌虽能迅速获利,但风险较高且非长久之计,涉及复杂的法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