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应始终坚持“保密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加强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信息化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保密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一专多能的专职保密工作队伍。
对涉密计算机、存储介质、文件资料及公安网计算机使用和维护,应实行定人、定责管理,明确各级的保密责任,签订保密责任状,营造“个个讲保密、人人有责任”的浓厚氛围。
通过组织学习保密法律法规及计算机安全保密知识,增强涉密人员的防间保密意识,减少认识上的误区和盲区。
提高内部保密防范能力,根据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特点、范围确定密级程度和具体保密措施,做好风险评估。
对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员要建档管理,定期进行政治审查,杜绝思想不纯洁、立场不坚定或性格有缺陷的人员掌握秘密信息。
严格各类设备管理,统一进行编号,并将相关信息认真检查登记备案,严禁未经批准将存储涉密信息的移动介质带出办公场所,或者将工作用介质在互联网计算机上使用。加强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管理,预防泄密事件的发生。
对向新闻媒体投稿的内容应事先进行内部审批,杜绝涉密内容上网。
在保密基础实施建设上,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配备质量过关、灵敏度高的保密柜和报警系统,采购专用保密检查工具和防护软件。
成立专门帮扶小组,对基层安全员开展一对一的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知识和防御技术。
建立与人员考核和职级晋升相挂钩的保密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保密工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保密纪律的处以相应处分。
加大保密工作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堵塞消除泄密隐患,查找根源,查问责任,增强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普通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注意事项。包括合同签订时间、合同期限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无固定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非全日制用工需遵守每日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工
疫情下合同履行的问题,特别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如果只是暂时影响合同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目的,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加班费、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等问题。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解聘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区分于普通员工的合同。同时,需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加班费问题,并在合同中解决。此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需增加保密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限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不同劳动合同期限有不同的试用期限限制。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