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时信息欺瞒属于隐瞒事实和欺骗用人单位的行为。根据员工的岗位是否胜任,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员工的能力不符合之前的用人标准,可以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并无需给予经济补偿。然而,由于员工已经为单位付出了劳动,单位仍然需要支付相应的工资。根据过错的大小,单位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发生入职时信息欺瞒的情况下,双方都存在过错。员工存在过错,因为他隐瞒了自己的信息;而单位也存在过错,因为他没有尽到必要的审查义务。因此,根据双方过错的比例,法律后果应该由双方共同承担。在实践中,通常将较小过错方承担20%至40%的责任,而较大过错方承担60%至80%的责任。
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单位承担,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护理费、解除或终止合同时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六级伤残员工的伤残津贴等。另一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包括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医疗费、残疾护具费等。
在上述情况下,无论劳动者是否身份造假,单位都应该支付本该由单位承担的部分。至于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会有两种情况:如果单位没有参保,那么这部分责任由单位承担;如果劳动者以假身份获得工伤保险参保,一旦被查实,工伤保险基金通常会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旷工是否应发工资的法律问题。指出旷工的员工可以扣除当天工资但不可完全不发工资。详细说明了旷工的认定条件包括未按雇主规定提供劳动、缺勤没有正当理由及未经雇主同意的情况。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处理旷工的方法,包括制定规范的考勤制度、科学合理的考勤方式、收集其他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文中详细介绍了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风险点,如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将会面临的法律后果。合同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合同期限包括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需遵循试用期相关的
未签订劳动合同后辞职是否可以申请补偿金的问题。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辞职时可以申请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需支付二倍工资。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包括检查企业是否合法注册、确保劳动者与企业地位平等、使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
疫情期间工资支付问题的法律解析。疫情期间,雇主不发放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国家建议雇主和劳动者协商解决工资支付问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寻求劳动仲裁机构的帮助,如果企业因经营困难无法及时发放工资,可以与工会、职代会或员工大会协商推迟发放或支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