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及时转移档案,致使档案滞留在原单位根据市劳动保障局《关于执行〈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京劳社失发〔2000〕245号,以下简称245号文件)第12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斗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后,未按规定及时转移失业人员档案的和1999年10月31日前“人”“档”分离人员的档案,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向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移交。1、已经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并有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证明或处理决定的,可以按照当时的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的证明或处理决定的时间转移档案关系。2、没有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者工作关系证明或处理决定的,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的通知》(京劳社关发1999j34号)第七条的规定处理的,可以按照其自动离职的起始时间转移档案关系;按照开除、除名、辞退等其他有关规定处理的,按作出处理决定的时间转移。3、对没有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的人员的档案,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的通知》(京劳社关发〔1999〕34号)第八条的规定转移其档案关系时,用社会保险情况以及按规定履行告知程序和失业人员对说明认可的文书材料等情况作出书面说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自动离职接收此类人员的档案关系。4、对出国定居人员的档案,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后,可持其注消户口的证明,将出国人员档案转移到其出国前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由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档案转移到其原户口所在地街道。在具体执行中,档案接收部门应要求迟转档案的单位就迟转原因、实际转出时间、迟转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缴纳等情况写出情况说明,用于备案待查。
劳动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关系转变为隶属关系,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变更提出了严格要求。调整岗位作为合同变更的重要内容,必须满足双方协商一致和采取书面形式两个基本前提。员工在特定情况下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并争取经济补
公司是否可以强制变更劳动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公司擅自强制更改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必须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的变更只是原合同的部分内容修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需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或赔偿,具体根据解除原因和情况而定。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维
派遣制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约时的劳动合同终止及补偿问题。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期满为合法终止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在终止劳动合同时需出具证明,并办理档案社保手续。对于派遣制员工不续约情况,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计算,同时涉及高月工资情况下的补偿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是否需要通知工会的问题。对于已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通知工会是法定程序,未履行则视为违法解除。对于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尽管法律未明确规定通知工会的义务,但仍有观点认为用人单位仍应履行通知工会的义务。用人单位未履行通知工会程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