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法院近日受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原告邝某不服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起诉到法院,称用人单位不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依法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和支付劳动报酬,要求法院判决用人单位为其补缴各项社会保险,并向其支付双倍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费用共计人民币55246元。
邝某于2010年8月中旬进入镇海风赢针织有限公司工作,据风赢公司代理人在法庭上陈述,邝某12月中旬离开公司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9月初公司曾向新进员工收取身份证用于办理社会保险及暂住证等,但被邝某拒绝,他还怂恿另一名员工不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法院在庭审中逐步了解到,原告邝某是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常客,基本上每次都是通过故意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方式,工作几个月后向用人单位索要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等。
最终法院审理认为,邝某在风赢公司工作期间存在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不支持邝某要求支付双倍工资的诉请,同时驳回了邝某支付加班费的诉请,判决风赢公司支付邝某经济补偿金等费用3500元,并为其补缴3个月的社会保险。判决下来后,邝某不服,又向宁波中院提起上诉。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承办法官提醒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以防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约定解除合同条款的限制。前者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后者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违法等情况。同
劳动者能否同时在两个公司入职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与两家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但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前一家单位无异议且后一家单位知晓。用人单位可采取多种措施规避风险,如要求员工提交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劳动合同声明等。合法解除双重劳动关系的情况
经济性裁员的相关内容。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为降低劳动成本、改善经营管理而进行的裁员行为,需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程序包括提前通知、裁减人员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和听取意见、公布和支付补偿等。某公司因经营亏损解除30名职工劳动合同,但未按法律规定履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