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后才发现自己怀孕是否能反悔
时间:2023-11-1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仲裁案件:是否可以以怀孕为由恢复已解除的劳动关系
案件背景
何某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找到工作后不久,幸福地组建了家庭。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感到工作压力太大,想换一家单位。然而,离合同终止还有半年,因此她决定等待合同到期。不久后,公司找到何某,希望与她协商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按规定支付相关费用。何某认为这是个机会,双方商定条件后,签订了解除合同协议书。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何某离开了公司。一周后,她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怀孕了,推算是在解除合同之前。因此,何某将公司告上了仲裁庭,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法律要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何某能否以怀孕为由要求恢复已解除的劳动关系。需要明确的是,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何某并未告知公司自己已怀孕,当时她自己也不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协商解除合同的程序应该是公正、平等、合理的。如果何某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告知公司自己的情况,而公司仍然坚持解除合同,那么公司的行为就是违法的。在这种情况下,何某提出恢复劳动关系的请求应该得到仲裁委的支持。
仲裁决定
在仲裁审理中,何某称自己在公司要求下无奈签署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后来发现自己已怀孕,推算怀孕时间在合同解除之前。因此,她认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公司签署了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因此,她提出申诉,要求撤销解除协议,恢复劳动合同关系,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仲裁期间的工资。公司辩称,双方在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时不存在欺诈、胁迫、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协议内容合法,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尽管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该规定仅适用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员工无过错的情况,不适用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何某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签署协议时应该对自己的生理和生活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无法主动了解一个女性员工的生理和生活状况。即使何某在签署协议时已怀孕,她应该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自行承担责任,而不是用人单位。因此,公司不同意何某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请求。
相关法律指引
根据上海高级法院的司法指引,对于"协商解除后发现协商过程中怀孕"的情况,明确裁判指引为协商解除有效,不支持劳动者恢复劳动关系的请求。北京高院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些司法指引的法理依据,是基于劳动合同法对"协商解除"的精神,只要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那么协商解除应该被认为是有效的。对于女性员工在协商期间怀孕的情况,她们完全了解自己与丈夫的生活情况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应该知道可能怀孕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应该谨慎地推迟或暂停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等待医院检查结果。如果女性员工自己没有合理注意,那么后果应该由她们自己承担,而不能由没有过错的对方承担。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试用期怀孕公司可以辞退员工吗
试用期内怀孕的公司员工是否可以解雇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国家对孕期女职工给予法律保护,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动关系,非法解雇将面临赔
-
公司员工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被辞退是否合法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
-
劳动合同解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规定。劳动者可在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立即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可协商一致解除。对于非过错解雇和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涉及违法行为的解雇,用人
-
劳动合同解除协议
甲方与乙方因各种原因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内容。协议中明确了双方同意自某年某月某日起解除劳动关系,甲方需支付乙方工资、社保、公积金及经济补偿金等责任。协议还规定了乙方办理离职手续的时间,以及乙方放弃其他诉求的声明。最后,协议生效时间及相关法律效应也做
-
什么情况下公司不能劝退员工
-
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