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劳务合同 > 什么情况可以适用劳务合同

什么情况可以适用劳务合同

时间:2023-10-11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3323
劳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用工关系,但劳务关系并不属于劳动关系,所以用工方与劳务人员是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而是签订劳务合同或者劳务协议,那么哪些情况可以适用劳务合同?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什么情况可以适用劳务合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适用劳务合同:

1. 不具备劳动合同主体资格的人

那些不具备劳动合同主体资格的人,例如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法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只能签立《劳务合同》。

2. 已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对于已经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如果与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3. 退休返聘人员

退休返聘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属于劳务关系,因此需要签订劳务合同。

4. 已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兼职人员

对于已经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兼职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当以劳务合同形式进行。

5. 企业内退人员

企业内退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属于劳务关系,因此需要签订劳务合同。

6. 临时用工

临时用工也可以通过签订劳务合同来规范劳动关系。

劳务合同的定义和适用法律

劳务合同是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单位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就有关提供和使用劳动力问题而订立的协议。

劳务合同是一种民事合同,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劳务合同适用于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和其它民事法律的调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劳务合同作为一种合同形式,也符合这一定义。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不同,劳务合同适用于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和其他民事法律的调整,而劳动合同适用于劳动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的调整。

非全时工作制即非全日制用工是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3)12号第一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

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一般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但是,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非全时工作制属于劳动关系的一种形式,受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而劳务关系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劳动关系,例如退休返聘的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条件保护、培训教育以及工作时间等方面的规定。合同期限包括试用期,试用期的长短根据合同期限来规定。甲方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责令改正和支付赔偿金的风险。同时,乙方的工作岗位、任务、职责

  • 劳务合同

    劳务合同的各项条款,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务报酬、保险福利待遇、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续订等方面。劳务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合同中特别注意到了劳务关系的特点,如没有义务

  • 存有争议的格式合同条款有哪些问题

    存有争议的格式合同条款的相关问题。这些条款需符合货运合同的特点和目的,不得涉及一般性劳务或超出货运合同范围的事项。在解释格式条款时,如存在争议,应按照通常理解进行解释,并选择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此外,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的不一致情况也需特别

  • 劳务合作协议

    ______公司和______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签订的劳务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工作岗位及工作时间、雇主义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服务费及结算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协议详细规定了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服务费用、支付方式、义务和权利

  • 餐饮业劳动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
  • 工伤索赔纠纷委托律师怎么收费
  • 暑假工试用期有工资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