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2、单位招用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已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而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3、当满足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退休金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中的任何一种情形时,劳动合同均终止。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事由,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其已经不是劳动合同的适格主体,因此,不论其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均为劳务关系。
4、对于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含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合同关系的终止,应当以劳动者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为标准。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按劳务关系处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按劳动关系处理。
5、如果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以及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者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这类人员如果在工作中受伤或者患有职业病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企业应当按照工伤赔偿标准进行赔偿。但是在实践中,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即使用人单位想为这类员工缴纳工伤保险,人社局也不予受理。因此,为了降低用人单位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来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保险公司。
普通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注意事项。包括合同签订时间、合同期限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无固定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非全日制用工需遵守每日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工
劳动力外包的法律规定与劳务派遣的区别。劳务外包是人事管理方法,企业可将人事管理工作外包给服务机构完成,需遵守相关规定;劳务派遣需按照劳动合同法设立并获得行政许可。两者在经营资质、用工风险、管理权限、劳动风险承担、会计处理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政府临聘人员的转正问题。临聘人员转正机会很小,只可能在事业单位获得编制。临聘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在劳动关系、退休及福利待遇上有差异,但用工期间待遇相同。临聘教师为临时聘用教师,面临待遇不如正式教师和失业风险。临聘员工与正式员工存在区别,临时员工权益较难
关于劳动法律法规中的用工形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用工。对于非全日制用工来说,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但仍被视为小时工,有权要求支付加班费。全文介绍了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条件和工资支付方式,以及加班费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