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补偿金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那么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计算。如果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那么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年限从劳动者入职之日起计算。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支付的经济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在司法实践中,规定的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具体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应当是未扣除个人社保、个税及公积金部分的应发工资。
加班工资不包含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内,除非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恶意地将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项目计入加班工资。目前,只有上海和无锡两地可以在计算基数中排除加班费。
年终奖作为奖金的一种,应当包含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内。
销售提成作为奖金的一种,应当包含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内。
如果饭贴和车贴是作为公司福利待遇按月发放的,那么应当算作法律规定的津贴和补贴,并包含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内。但如果饭贴和车贴是以实报实销的方式由单位支付,一般不计算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内。
报销款属于本应当由公司支付的款项,因此不属于劳动者的正常劳动收入,一般不包含在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内。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企业需在满足一定条件并向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裁减人员。裁减员工时,应优先留用特定人员。同时,公司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修订草案扩大了工会会员身份的条件范围,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在招聘员工后应进
离职赔偿金的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赔偿金计算依据劳动者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但不得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劳动者在不同工作时长下有不同的补偿标准。此外,劳动者在合同到期不续约、口头协议解除、工作任务完成期限解雇、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及解约等情况下,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