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怎么样才算合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事业单位包括哪些单位
国务院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属事业单位14个,有国资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29个,税务总局、工商局等直属机构18个,以及部委管理的国际局10个。现有事业单位包括十八大类:
1、教育事业单位
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中等教育事业单位、基础教育事业单位
成人教育事业单位特殊教育事业单位、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2、科技事业单位
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综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其他科技事业单位
3、文化事业单位
演出事业单位、艺术创作事业单位、图书文献事业单位
文物事业单位、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
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编辑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
其他文化事业单位
4、卫生事业单位
医疗事业单位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单位、血液事业单位
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卫生检验事业单位、其他卫生事业单位
5、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托养福利事业单位、康复事业单位、殡葬事业单位
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6、体育事业单位
体育竞技事业单位体育设施事业单位、其他体育事业单位
7、交通事业单位
公路维护监理事业单位公路运输管理事业单位、交通规费征收事业单位
航务事业单位、其他交通事业单位
8、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园林绿化事业单位、城市环卫事业单位、市政维护管理事业单位
房地产服务事业单位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事业单位、其他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9、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
技术推广事业单位、良种培育事业单位、综合服务事业单位
动植物防疫检疫事业单位、水文事业单位、其他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
10、信息咨询事业单位
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站)、计算机应用中心、价格信息事务所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企业经济调查队、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11、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技术咨询事业单位、职业介绍(人才交流)事业单位
法律服务事业单位、经济监督服务事业单位、其他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12、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勘察事业单位、设计事业单位、勘探事业单位、其他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13、地震测防事业单位
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地震预报事业单位、其他地震测防事业单位
14、海洋事业单位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海洋保护事业单位、其他海洋事业单位
15、环境保护事业单位
环境标准事业单位、环境监测事业单位、其他环境保护事业单位
16、检验检测事业单位
标准计量事业单位、技术监督事业单位、质量检测事业单位
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单位、其他检验检测事业单位
17、知识产权事业单位
专利事业单位、商标事业单位、版权事业单位
其他知识产权事业单位
18、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
19、其它类
如环保事业单位,某某工程项目指挥部等等
我国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的概念和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的考察期,不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合同应与劳动合同一起签订,用人单位不得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劳动者的解除权。试用期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试用期内怀孕的公司员工是否可以解雇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国家对孕期女职工给予法律保护,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动关系,非法解雇将面临赔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