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满,用人单位继续用工,即已经转正。
试用期实力打造考察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的双向选择期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同一单位只可以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满,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办理转正手续,继续用工即视为已经转正。
《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1、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劳动行为。
在判断是否存在劳动行为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存在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为劳动者办理、缴纳社会保险的记录;是否存在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记录;是否存在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的记录。
2、当事人适格,即应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和用人单位主体资格。
根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作为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即:
(1)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具有相应的劳动能力。是否具有相应的劳动能力,主要从其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认定。作为用人单位,也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即国家允许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的限度和要求其提供劳动条件、劳动待遇的限度和能力等。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单位解除实习合同需满足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劳动纪律、失职营私舞弊等条件,并需提前通知劳动者。劳动者解除实习合同需提前通知单位,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试用期内、单位违法等,可随时通知解除。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通过裁员解除实习合同
合同试用期规定的内容。试用期约定需遵循六点规定,包括协商约定、期限限制、计算方式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包括被告人是否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反诉,以及反诉和诉的合并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另外,也介绍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