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合同时,必须确保与我们签订拆迁协议的主体是合法的拆迁人,并具有法人资格。否则,由于主体不明确或没有法律责任能力,合同的签订可能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例如,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等机构并不具备法人资格,一旦拆迁结束就会撤销,之后可能无法履行合同。
许多被拆迁人第一次经历拆迁,对于合同细节的约定缺乏经验,经常导致合同内容不明确,从而在履行过程中引发麻烦。拆迁协议中必须明确的重要内容包括:
如果存在厂房出租情况,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尤为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双方将来分割拆迁补偿款的确定。
地理位置决定土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性质(住宅、工业或商业)直接决定土地价值。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可能会在实际履行中引发纠纷。
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且与主合同条款不冲突。如果对主合同有重大改动,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为准。
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以防万一。从合同条款的角度督促拆迁人尽早履行合同。
许多拆迁项目要求合同签订后立即腾退房屋,并在交房后支付拆迁补偿款。有些项目甚至要求先腾退房屋,然后再交付拆迁补偿合同和款项。后一种履行程序存在很大隐患。为此,我们要注意确保合同履行程序的明确约定,以避免可能的损失。
需要审查拆迁补偿合同是否设置了对我们不利的条件,以及是否存在模糊或难以实现的条款。一旦发现这样的条款,要特别注意,因为拆迁人可能会通过这些条款延迟付款时间,从而产生巨大的利息损失。
律师提醒您:在拆迁过程中,先补偿后拆迁是重要原则。同时,停水、停电、断路等暴力强拆行为是明令禁止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有多种,最好通过律师介入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尤其是在低补偿时不要轻易签订安置补偿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关于征收土地的补偿规定。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其中地上附着物补偿涉及塑料大棚等。青苗补偿标准按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补偿,而成材树木不予补偿。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则根据具体情
青苗补偿款的归属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青苗补偿款应归青苗所有者所有,如果属于村民个人,征收部门应直接支付给个人。案例分析中,李先生未收到青苗补偿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功。法律依据指出,村委会非青苗所有者,无权获得补偿款。维权建议指出,如遇到类似情况,可
征地拆迁过程中房子被认定为违章建筑的情况及应对方法。介绍了违章建筑的定义及历史背景,揭示了拆迁过程中因法律宣传不足导致的大量违章建筑现象。文章指出,拆迁方可能会利用违建降低补偿成本,并提出了应对房子被认定为违建的具体步骤,包括保持冷静、寻找证据、咨询
租客在房屋拆迁中的权益保护问题。包括搬迁义务和补偿、房东的责任和补偿、房东的告知义务和违法出租,以及租客应采取的维权措施。租客应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协商补偿,房东应对承租人的损失进行补偿,并告知房屋可能被拆迁的信息。租客可通过解除租赁协议、重新订立租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