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以下是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程序:
第一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提前30天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生产经营状况资料。
第二步: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和实施步骤,以及符合法律、法规和集体合同约定的经济补偿办法。
第三步: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四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和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五步: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1、清偿社会保险欠缴的金额:与被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及时支付并结清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的欠缴金额,以及拖欠的工资和医疗费。
2、办理社会保险和人事档案的转移手续: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到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被裁减人员办理档案转移和失业保险待遇的审核手续。被裁减人员需携带企业出具的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到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3、办理社会保险接续手续:用人单位需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尚未重新就业的被裁减人员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手续,并合并计算缴费年限。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