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调解 > 维护职工(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维护职工(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时间:2023-12-02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297

职工队伍变革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职工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职工队伍形成相对稳定和合理流动两大态势,劳资双方出现的新矛盾和劳动争议,给工会组织提出新课题。为维护职工(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从2004年起,商城县总工会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力量,注重帮助职工(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我们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大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和《河南省工会条例》,向全县基层工会组织分发《工会法律法规文选》2000本,向职工(农民工)发放维权明卡10000份,营造依法办事,切实维权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领导

2004年11月,商城县工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领导小组,县工会主席任组长,两名副主席担任副组长,全面负责职工(农民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劳动信访、劳动争议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工作。

三、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在协调劳动关系过程中,我们工会调解组织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和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公有制企业,政企分开后,企业与职工成为不同利益主体,从而形成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的利益变化,特别是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的出现,又促使国家、企业与企业职工成为不同利益的主体,并在社会层面上逐步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格局。而工会组织(包括劳动关系调解组织)是劳动者一方的利益代表者,理应站在他们的立场,为他们说话。要认真落实好政府、企业与工会三方协商原则,工会组织既要支持理解政府依法履行职能,实行社会有效管理,又要顾及企业利益,全面维护职工(农民工)合法权益。由于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和被动地位,以致于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经济利益有时受到侵害,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有时甚至更加激化。面对劳动者的申诉、控告,工会劳动关系调解组织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或调解纠纷,或化解矛盾,或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把维护职工(农民工)权益当作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内容。我们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工会维权的重要载体来抓,以非公制企业和改制企业为重点,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非公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1175份,2006年非公企业与职工累计签订劳动合同2323份。

四、优质高效地受理和处理劳动争议

2005年上半年,在杭州务工的商城籍农民工有30多人被厂方拖欠工资,他们找到商城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请求帮助,我们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与杭州市维权中心联系,与厂方交涉,厂方一次性兑现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2005年下半年,在郑州务工的商城籍农民工有80多人被市某建筑公司拖欠工资100多万元,经商城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出面,与公司方协商,商城在郑州市的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会委员能否无故解除劳动合同

    工会委员在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的解除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工会在此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工会需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或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工会有权要求纠正。同时,工会还具有建

  •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包括扩大受案范围以解决劳动者投诉无门问题,规定举证倒置情形以帮助劳动者迈过举证门槛,以及调解渠道的拓宽等。这些变化包括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的纳入、用人单位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和特殊调解协议可申请支付令等,旨在更好地

  • 用法律专业术语重新改写或者扩写的文章

    劳动争议解决中的调解程序。首先,当事人需向所在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委员会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接着,调解委员会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弄清争议事实、了解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等。最后,进入调解环节,分为多个步骤进行。整个过程中,调解委员会需依法进

  • 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

    中国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及相关规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争议应由劳动调解仲裁机构处理,而非司法部门。当事人可选择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

  • 劳动纠纷调解手续的程序
  • 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有什么作用
  • 神经工伤鉴定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