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时效
时间:2024-07-01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时效
一年的仲裁时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中断和继续计算
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会中断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被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报酬争议的特殊规定
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需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时效的计算
根据法律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知道权利被侵害指权利人已经了解自己的权利遭受了侵害。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指权利人尽管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已被侵害,但根据环境情况有理由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权利被侵害的事实。
“一裁终局”制度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如追索劳动报酬等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仲裁裁决将作为终局裁决。这意味着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在北京市,低于8760元的劳动报酬争议可以采用“一裁终局”制度。这一制度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一些用人单位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加大劳动者维权成本的行为。
劳务派遣的责任
近年来,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采用,因此,劳动者担心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用人单位会将责任推给劳务派遣公司,导致劳动者无法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诉权利。然而,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为共同当事人,双方相互承担连带责任。即使采用劳务派遣形式,企业仍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在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不能将责任全部推给劳务派遣单位。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包括扩大受案范围以解决劳动者投诉无门问题,规定举证倒置情形以帮助劳动者迈过举证门槛,以及调解渠道的拓宽等。这些变化包括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的纳入、用人单位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和特殊调解协议可申请支付令等,旨在更好地
-
用法律专业术语重新改写或者扩写的文章
劳动争议解决中的调解程序。首先,当事人需向所在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委员会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接着,调解委员会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弄清争议事实、了解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等。最后,进入调解环节,分为多个步骤进行。整个过程中,调解委员会需依法进
-
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
中国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及相关规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争议应由劳动调解仲裁机构处理,而非司法部门。当事人可选择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
-
劳动纠纷调解手续的程序
劳动纠纷调解的程序,包括调解申请、案件受理、调查、实施调解和调解协议的执行等步骤。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是否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案件。调查包括争议的事实、相关人员的态度和看法等。调解会议可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若无法达成协议则提出处理意见。最
-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诉讼时效怎么算
-
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几年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