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纠纷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劳动纠纷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时间:2024-01-23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629
劳动纠纷的当事人在这其中可能会面对麻烦,要是双方都不愿意或不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诉讼是最好的方式。在诉讼的时候也有权利和义务要事实,那么,劳动纠纷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一、劳动纠纷诉讼权利

劳动纠纷诉讼权利是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当事人用以维护自己劳动权益的诉讼手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起诉讼的权利

劳动纠纷诉讼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要符合起诉条件,被起诉方有义务到人民法院进行应诉。

2. 提起反诉的权利

被起诉方有权在应诉的同时,就同一事实对起诉方提起反诉。

3.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当事人无法亲自进行诉讼,或者虽然能亲自进行诉讼,但需要他人给予法律帮助时,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

4. 申请回避的权利

当事人对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或者有其他关系并可能影响到案件公正处理的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有权申请回避。

5. 收集、提供证据的权利

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收集、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被告也有权收集、提供证据,以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6. 参加法庭审理的权利

在法庭审理中,当事人有权参与法庭调查,向对方当事人提问,参与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

7. 请求调解和自行和解的权利

当事人可以在诉讼的任何阶段请求人民法院以调解的方式结束诉讼。原告还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也可以承认诉讼请求。双方可以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行和解。

8. 提起上诉的权利

除法律规定的不能上诉的裁判外,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可以请求上级人民法院变更下级人民法院的裁判,以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9. 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二、劳动争议诉讼义务

劳动争议诉讼义务是国家为维护和保障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得以实现,对其应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要求或限制。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诉讼权利。

2. 必须遵守诉讼程序,服从法庭指挥

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过程中必须遵守规定的诉讼程序,并服从法庭的指挥。

3. 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应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干扰或侵犯其正当权益。

4. 必须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等

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等,不能违背或逃避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 实习协议

    实习协议的内容。协议包括实习安排、实习期待遇、甲方权利和义务、乙方在实习期应遵守的规定以及其他事项。实习部门、岗位、时间和内容都有明确说明。同时,协议还规定了实习补贴、考核评价和保密要求等。实习期不构成劳动合同关系,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纠纷。

  • 劳务协议

    劳务协议的签订及相关风险。协议中,甲方(雇主)与乙方(雇员)就软件开发劳务工作达成一致。协议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劳务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加班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了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和劳务报酬等问题,以避免纠纷。雇员需

  •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

  • 崔某与莱阳某调味品公司劳动争议案件
  • 彩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 提起劳动诉讼的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