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纠纷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劳动纠纷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时间:2024-01-23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629
劳动纠纷的当事人在这其中可能会面对麻烦,要是双方都不愿意或不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诉讼是最好的方式。在诉讼的时候也有权利和义务要事实,那么,劳动纠纷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一、劳动纠纷诉讼权利

劳动纠纷诉讼权利是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当事人用以维护自己劳动权益的诉讼手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起诉讼的权利

劳动纠纷诉讼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要符合起诉条件,被起诉方有义务到人民法院进行应诉。

2. 提起反诉的权利

被起诉方有权在应诉的同时,就同一事实对起诉方提起反诉。

3.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当事人无法亲自进行诉讼,或者虽然能亲自进行诉讼,但需要他人给予法律帮助时,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

4. 申请回避的权利

当事人对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或者有其他关系并可能影响到案件公正处理的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有权申请回避。

5. 收集、提供证据的权利

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收集、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被告也有权收集、提供证据,以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6. 参加法庭审理的权利

在法庭审理中,当事人有权参与法庭调查,向对方当事人提问,参与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

7. 请求调解和自行和解的权利

当事人可以在诉讼的任何阶段请求人民法院以调解的方式结束诉讼。原告还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也可以承认诉讼请求。双方可以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行和解。

8. 提起上诉的权利

除法律规定的不能上诉的裁判外,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可以请求上级人民法院变更下级人民法院的裁判,以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9. 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二、劳动争议诉讼义务

劳动争议诉讼义务是国家为维护和保障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得以实现,对其应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要求或限制。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诉讼权利。

2. 必须遵守诉讼程序,服从法庭指挥

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过程中必须遵守规定的诉讼程序,并服从法庭的指挥。

3. 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应尊重对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干扰或侵犯其正当权益。

4. 必须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等

劳动争议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等,不能违背或逃避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女职工三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 案情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 原告起诉被告劳动争议案件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
  • 两种程序效力的优先顺序
  • 小王酒后误事,公司索赔是否合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