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劳动争议当事人包括相互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和劳动者。劳动者个人在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的情况下,可作为当事人一方参加诉讼。若当事人因故不能起诉,可委托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他人员无权起诉。
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必须明确被诉人即对方当事人。若原告不知道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是谁,将导致无人应诉的情况,无法进行诉讼,人民法院也无法审理。在明确劳动争议诉讼被告的同时,应当指出,原告不得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行政部门作为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被告或第三人,因为他们不具备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三种类型:给付的请求,即请求人民法院认定原告的请求权,责令对方履行义务,如给付工资、劳动保险、资金等;确认的请求,即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实体法律关系,如确认劳动合同关系有效或无效,确认职工与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企业不得开除、除名、辞退等;变更的请求,即请求人民法院改变或消灭当事人之间原有的劳动法律关系,如改变劳动合同的内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等。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必须有事实根据,包括劳动争议是如何发生的、争议的内容等,以及劳动争议的证据事实,即能证明劳动争议案件的一切材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只有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后,不服仲裁裁决的一方才有权起诉。若当事人在仲裁机关的主持下就劳动争议问题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也无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期限的一般不予受理。若因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逾期,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以说明。
凡是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当事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起诉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解决多种纠纷的方法。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及小额经济债务等,可采用亲劝法,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说达到解决效果;对于邻里间的堵路、用水等纠纷,可用亲身体验法,让当事人现场感受问题的严重性。联合调解法适用于影响广泛、涉及多领域的群体纠纷;急事急办法则用于时间
涉外劳动纠纷案件的处理方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涉外劳动关系指劳动合同主体或履行地点具有涉外因素。外国公司在中国不能直接招聘员工,必须通过代表处或分支机构开展商业活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外国公司在华分公司招聘中国员工需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其关系受保护。同时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包括被告人是否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反诉,以及反诉和诉的合并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另外,也介绍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相关事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经济困难的劳动纠纷当事人可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劳动争议的产生源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主体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