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劳动争议当事人包括相互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和劳动者。劳动者个人在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的情况下,可作为当事人一方参加诉讼。若当事人因故不能起诉,可委托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他人员无权起诉。
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必须明确被诉人即对方当事人。若原告不知道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是谁,将导致无人应诉的情况,无法进行诉讼,人民法院也无法审理。在明确劳动争议诉讼被告的同时,应当指出,原告不得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行政部门作为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被告或第三人,因为他们不具备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三种类型:给付的请求,即请求人民法院认定原告的请求权,责令对方履行义务,如给付工资、劳动保险、资金等;确认的请求,即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实体法律关系,如确认劳动合同关系有效或无效,确认职工与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企业不得开除、除名、辞退等;变更的请求,即请求人民法院改变或消灭当事人之间原有的劳动法律关系,如改变劳动合同的内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等。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必须有事实根据,包括劳动争议是如何发生的、争议的内容等,以及劳动争议的证据事实,即能证明劳动争议案件的一切材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只有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后,不服仲裁裁决的一方才有权起诉。若当事人在仲裁机关的主持下就劳动争议问题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也无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期限的一般不予受理。若因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逾期,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以说明。
凡是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当事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起诉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