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劳动争议时效的起算点 中止和中断以及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劳动争议时效的起算点 中止和中断以及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时间:2024-08-1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843

一、劳动争议的时效

1. 时效的定义和作用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法律效果的事实。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未行使请求权利,导致其公力救济权消失的时间。诉讼时效包括期间和主观放弃请求权事实的统一。期间的开始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在法定的期间内,如果权利人不积极行使请求履行义务的权利,该期间过后,就失去了胜诉权,但实体的权利并没有消除。当然胜诉权丧失,并不意味着诉权丧失,尽管时效过期,权利人仍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诉或起诉,有关部门仍应受理。因为时效是否已经届满,只有通过实体审查,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设定诉讼时效的目的是督促权利人尽快行使请求义务人履行义务,以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2. 劳动争议时效期间

劳动争议时效期间为60天,即当事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在这期间如果当事人不积极主张,就会丧失胜诉权,失去申诉和起诉的意义。因为劳动争议时效对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二、劳动争议时效的起算点、中止、中断

1. 劳动争议时效的起算点

劳动争议时效的起算点即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即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起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劳动关系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如果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那么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如果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然而,有时候有关部门只对劳动者提出仲裁申请之前的60天工资予以保护,超过60天则认为劳动者已知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失,从而认定时效已过期。这种类推的做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劳动者是否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劳动争议是否存在。一方面,单位没有明确拒绝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劳动者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尽管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受到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影响,但单位仍希望劳动者能够理解。如果因为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宽容单位,最终导致劳动者时效过期,不符合单位和劳动者的初衷,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就支付工资方面发生的争议,时效起算点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需要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事实,包括通知形式是书面、通知内容涉及拒付工资,以及通知已送达劳动者。如果能够证明上述事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从书面通知送达之日起算。如果不能证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开始为劳动争议之日。

作为用工单位,应根据上述规定,做好人事基础工作。对于员工提出的要求,应给予明确的书面回答,甚至对于敏感问题,即使员工没有提出请求,也应给予明确回答,以确保员工明白自己的权益。同时,要确认每个员工的通讯方式和地址,确保每个员工的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或邮箱都是准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过了怎么办?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问题。当申请执行期限超过两年时,判决书虽有效但失去强制执行力。诉讼时效能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止期间不计入总时效。此外,提起仲裁、申请支付令等行动可视为诉讼时效中断。权利人为保护其民事权利向有关组织或机关报案、控

  •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解决多种纠纷的方法。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及小额经济债务等,可采用亲劝法,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说达到解决效果;对于邻里间的堵路、用水等纠纷,可用亲身体验法,让当事人现场感受问题的严重性。联合调解法适用于影响广泛、涉及多领域的群体纠纷;急事急办法则用于时间

  •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

    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相关事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经济困难的劳动纠纷当事人可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劳动争议的产生源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主体的利

  • 差旅费是否属于劳动纠纷

    差旅费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纠纷,取决于其性质。差旅费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等。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包括补贴标准、住宿标准、出行交通工具乘坐标准等,以控制差旅费用,防止违规行为。

  • 拖欠农民工工资之后的经济补偿方式
  •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