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生工伤纠纷时,工伤认定是首要事项。如果单位未主动申请工伤认定,受伤职工可以自行申请,但必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申请。劳动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后,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争议,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的60天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满意,必须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2005年4月22日,朱萍在南京中山北路一家餐饮娱乐公司担任收银员。公司未与她签订劳动合同,还收取了300元押金。2005年5月20日凌晨2点半,朱萍下夜班骑自行车回家时,被一名骑摩托车的人撞倒。朱萍被送往医院救治,诊断为左胸外伤、头部血肿和牙龈撕裂伤。住院期间,公司未支付朱萍19天的工资。由于朱萍头部受到严重伤害,需要进行治疗和康复,但她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继续治疗的费用,于是在2006年3月15日委托他人向鼓楼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2006年4月27日,朱萍请求公司返还押金300元以缓解生活困难,公司出具了同意返还的证明。
由于公司一直拒绝进行工伤赔偿,朱萍于5月18日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时,公司辩称朱萍只是实习生,并且根据劳动法规定,提出仲裁申请的一方必须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的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因此,公司认为朱萍的诉讼时效已经过期。由于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满意,朱萍不久后向鼓楼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法院审理该案并支持朱萍的诉讼请求。然而,公司不服判决,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朱萍的诉讼时效已过,理由是朱萍未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的60天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朱萍的援助律师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天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的一年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朱萍根据这一法律规定,在公司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期限内于2006年5月18日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公司的理解是朱萍应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的60天内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然而,无论是朱萍在公司担任收银员时还是事故发生之日,她都没有与公司就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甚至在2006年4月27日,朱萍和公司曾就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出具了书面证明。直到2006年5月18日,朱萍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而公司为了逃避责任才与朱萍发生劳动关系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朱萍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至少应在2006年5月18日之后。因此,朱萍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并未超过规定的诉讼时效。
工伤认定和人身损害赔偿的时效问题以及处理建议。对于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时效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计算,若伤害结果尚未实际发生,在结果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也不属于超时。对于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从受伤害之日或伤势确诊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的
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差异。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受害职工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若无法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可按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厂方坚持工伤赔偿,死者家属应在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内申请并配合调查。若时效已过,可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用人单位提出民事损害
工伤赔偿协议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工伤赔偿协议签订后,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赔偿协议中常见的赔偿项目不明确、表达意思模糊以及缺少权
工伤皮下血肿的赔偿标准。皮外伤类的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工资等,若构成伤残,还可以额外申请伤残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另外,工伤认定的6级赔偿涉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伤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