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 > 超过仲裁时效,仲裁委员会仍可受理案件

超过仲裁时效,仲裁委员会仍可受理案件

时间:2024-05-03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864

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不适用性

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提出仲裁申请的一方必须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然而,考虑到我国的封建历史和职工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等因素,这一“60日”的仲裁申诉时效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时效制度的不合理性

在实践中,职工通常会首先寻求与企业领导、主管单位领导或政府有关部门等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然而,这些领导和部门往往只是表示“研究”或“考虑”,并不会给出书面意见。当职工不服这些“研究”或“考虑”的结果时,已经超过了60日的申诉时效。即使劳动仲裁机构受理了职工的申请,职工也无法证明其时效中断的情节,因为相关领导和部门没有提供书面材料。因此,我认为由于时效制度不合理,职工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一些企业可以合法规避法律义务,导致法律的公正性受到损害。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缺乏法律依据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然而,在处理其他程序时,人民法院通常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主张权利的有效期为两年,并适用时效中断、中止、延长的规定。然而,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人民法院唯独适用“60日”的时效规定,我认为这缺乏法律依据。

虽然《劳动法》是特别法,而《民事诉讼法》是普通法,特别法的规定应适用于普通法的规定。然而,仔细阅读《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我仍然认为这一规定明确指的是“申诉”时效,而不是“诉讼”时效,它仅适用于仲裁程序,而不适用于诉讼程序。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法规并未对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做出特别规定。

因此,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对劳动者不服企业处罚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的时效分别作出规定或解释。对于企业以书面方式处罚职工并告知职工诉权且能送达书面处理决定的情况,可以适用“60日”的申诉时效。否则,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的一般民事诉讼时效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原告起诉被告劳动争议案件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 第一章:总则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远洋、近洋等水域的运输、生产和航行等海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海事争议案件包括但不限于船舶救助、货物运输等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后的仲裁协议来受理案

  •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 小王酒后误事,公司索赔是否合法?

    小王酒后导致货款被窃,公司索赔的合法性争议。法院最终未支持公司的诉讼请求。律师指出,公司有权利要求因员工个人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但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企业管理也需要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并在类似情况下采取安全措施。根据员工过失程度和经济能力等综合

  •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 劳动纠纷调解手续的程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实施细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