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标准如下:
法律对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认定的标准。根据《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指的是发生不可抗力或其他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迁移、资产转移、企业改制、部门撤并、经营方向或经营战略重大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在本案中,企业因政府规划而搬迁,属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因此,企业与员工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意见,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需要强调的是,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关键在于是否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是否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如果没有达到"无法履行"的程度,则应继续履行合同而不能适用该条规定。例如,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或法定代表人、企业内部承包、企业分立或被兼并等情况虽然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但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另外,当出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时,用人单位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而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2)变化结果导致合同无法履行;(3)双方协商变更合同但未达成一致意见。只有符合以上条件,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方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果当事人对于某一种情形是否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存在分歧,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法院裁定。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中事先约定或规定出现哪些情况即可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条款,以便在遇到情况时进行双方协商,操作更加便捷。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经双方协商确定,甲方可根据需要对乙方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调整。劳动报酬方面,甲方实行标准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公民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中心将在5日内审核决定是否给予援助。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司法救助体系,旨在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受援人需遵守法律规定,如因案
劳务协议的签订及相关风险。协议中,甲方(雇主)与乙方(雇员)就软件开发劳务工作达成一致。协议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劳务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加班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了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和劳务报酬等问题,以避免纠纷。雇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