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根据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和价值核定的薪资。它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也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同一职位的员工可以根据其能力水平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等级的基本工资。
全额工资和基本工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准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非常重要。因为在计发劳动者的待遇时,经常需要用到这两个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1日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和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和辅助工资之总和,即实得工资。
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例如,工资总额组成中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就是基本工资。
在具体实施中,结构工资制下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都属于基本工资。劳动者的辅助工资是指基本工资以外的各种工资,如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
需要注意的是,工资总额是用人单位在从事统计、缴费等劳动工资工作中常用的概念,与劳动者的全额工资、基本工资等概念有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理解劳动者全额工资等概念时,常常也会涉及到工资总额的概念。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未签订,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手段索要双倍工资,但具体赔偿月数和法院判断可能有所不同。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公司解散不满半年的赔偿问题。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可领取半个月工资。此外,公司需结算所有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和奖金等。若公司未提前通知员工解散,还需支付代通知金。公司还需缴纳至劳动合同结束那天的社保和公积金,并办好转接手续。同时,文章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