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有责任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在这期间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
最近,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工伤保险待遇案件。在这个案件中,用工单位未能在30日内为员工申报工伤,结果被判承担员工在这期间发生的医疗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
具体案情是这样的:2013年11月,程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公司为程某办理了工伤保险。2014年4月,程某因工作原因不慎受伤并住院治疗了13天,花费了3万元的医疗费。事发后,公司未能在30天内为程某申请工伤认定,而是由程某自行于2014年6月进行申请。在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完成后,程某向社保基金申请支付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等费用,但被告知因公司未在30天内申请工伤认定,社保基金不予支付医疗费、伙食补助费。
程某遂申请劳动仲裁,但仲裁机构未受理。于是,程某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相关费用。
在庭审中,被告公司辩称已为程某办理了工伤保险,所以上述费用应由社保基金支付。然而,社保基金拒绝支付,理由是公司未在程某发生事故伤害之日起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也未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延长申报时限。因此,在这期间发生的医疗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应由被告公司承担。
承办该案的法官解释道,《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时,所在单位有责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单位未能在规定时限内申请工伤认定,那么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费用将由单位负担。
工伤保险费是国家向用人单位征收的一种社会保险费,旨在保障工伤职工能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看似是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实质上也是对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因为劳动者发生事故伤害时主要的治疗费用都会在受伤的第一个月产生,如果不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将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这个责任不会因企业办理了工伤保险而免除。只有企业按照规定及时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治疗工伤的医疗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才能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规定。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发生的工伤待遇及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也可在限定时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此外,还
交通肇事伤残鉴定的详细程序。申请人需准备申请材料,包括伤残评定申请书、医院诊断证明、手术病历等,并提交给办案单位。办案单位审核后转交专业评定机构,机构安排检查并根据法律法规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将出具鉴定书并通知被评定人。如有异议,可申诉并复议。评定费用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以及工伤保险提供的待遇。单位必须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而劳动者有一年时间。工伤保险包括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赔偿等。职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全额报销医疗费用等。伤残待遇根据等级不同有所区别。职工因工死亡时,其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