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房屋出卖给城镇居民或外村村民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存在较大的分歧。然而,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农村房屋不得出卖给城镇居民或外村村民,因此,村民出卖农村房屋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这一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农村房屋买卖涉及到房屋宅基地使用权的变更。由于宅基地所有权属于房屋所在地的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形成了对房屋享有共有权利的状态。因此,在未征得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的情况下,村民擅自将房屋出卖给城镇居民或外村村民所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是无效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共有人处分共有财产应当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的处分是无效的。因此,只有财产的所有人或有权处分该财产的人才能处分该财产。根据合同法规定,没有处分权的人订立的处分财产的合同,只有在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人事后取得了所有权的情况下,合同才有效。如果权利人不予追认或者无权处分人事后未取得所有权,合同就是无效的。
产权登记制度主要起到公示的作用。虽然在不动产理论上,产权变更的标志是登记备案,但是基于物权与债权的独立特性,登记仅是物权变动的公示,不影响双方债权的成立与否。合同效力主要由合同法来调整。
法院在判决时会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适当弥补购房者的损失。近年来,法院对购房者的房屋增值损失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购房者主张房屋增值部分的赔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因此,对于宅基地买卖合同无效的购房者来说,可以主张多方面的赔偿要求,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法院对购房者进行保护的前提是卖房者过失比较大,例如明明知道宅基地不能买卖却进行交易。购房者应当掌握相关证据以证明卖房者的过失。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宅基地是农村家庭户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个人不得进行买卖交易,订立的相关合同无效。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受让人没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宅基地使用权不
双方进行宅基地买卖,应该满足这个标准的限制。实践中往往会发生出卖人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要求返还房屋等物权纠纷。
人民法院判处宅基地买卖合同无效的,宅基地买卖合同自始始终无效,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不能继续履行合同。公民之间就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的纠纷,可以先经过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理,对于处理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对于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