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或其直系亲属需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详细描述工伤事件的经过和受伤情况。
职工需要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社保缴纳证明等。
职工需提供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以证明伤害的性质和程度。
根据不同情况,职工需要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 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出具的针对暴力伤害的证明材料或法律文书;
- 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出具的针对交通事故的证明材料;
- 民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出具的针对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行为受到伤害的证明材料;
-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旧伤复发的证明材料;
- 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意外伤害证明材料。
职工和工会组织享有以下权益:
职工和工会组织有权监督企业按照规定如实报告工伤情况。如果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报告,职工和工会组织可以直接向工伤保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不认同该伤害为工伤,用人单位需在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供举证材料。举证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时限内。
工伤保险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职工因工伤亡的情况进行调查,企业应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和证据。如果企业有意隐瞒伤亡事故真相,提供虚假证据、数据资料或拒绝配合事故调查,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工伤认定的申请途径及时效。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申请途径包括通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不同申请主体有不同的申请时限,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特别是在骨折三个月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报,否则劳动者及其工会可申请。申请时需携带劳动合同、申请书、身份证、事故情况材料等。工伤认定机关有权不受理未能提交充分资料或超过申请时效的申请。如有疑问,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
工伤认定的相关条例规定。包括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如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等;视同工伤的情形,如突发疾病死亡、抢险救灾中受伤等;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如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残或自杀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用人单位和职工或其家属在职工发生
工伤认定的相关程序和争议解决办法。包括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的调查核实、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以及申请流程。同时,也阐述了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工伤认定时,应承担的费用和责任。文章旨在为工伤性质争议提供明确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