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事故后,如果公司拒绝认定工伤,职工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职工有劳动合同,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认定。然而,职工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这是职工的举证义务。因此,建议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一般工友的证言就足够了。
维权是指在权利被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些人发生工伤,单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员工申报工伤并获取赔偿,这种情况下无需维权。需要维权的情况往往是单位不积极为员工申报工伤、不为员工争取赔偿的情况下,员工需要自行维权。
律师建议:作为员工,发生工伤后,可以评估自己需要维权的可能性。如果你在一家制度健全的大公司工作,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都完备,那么一般情况下,你需要维权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你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那么你有必要继续往下了解。
工伤包括受伤和因工作原因两个方面,只有两者兼备才能构成工伤并获得赔偿。员工很容易证明自己受伤,但很难证明受伤是因工作原因,这是员工工伤维权的首要障碍。
律师建议:发生工伤后,应及时报警并叫救护车。120医疗急救有记录,对事发状况有一定的证据保存作用,有利于认定工伤。另外,应联系在场人员出具证词,证明受工伤的事实。
工伤需要先向劳动部门申报工伤,然后进行伤残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果计算赔偿。无论是申报工伤还是进行伤残鉴定,医疗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受伤后,由于医疗和住院手续都由单位代办,导致医疗资料掌握在单位手中。如果单位不愿配合员工申报工伤,往往会扣留医疗资料,让员工无法申报工伤。
律师建议:发生工伤后,应尽可能掌握自己的医疗资料。如果单位表示要为员工申报工伤并需要提交资料,员工可以将复印件交给单位,而原件要保留在自己手中。如果劳动部门要查看原件,员工应自己携带原件到劳动部门,避免材料遗失等问题,确保工伤能够申报。
很多需要维权的劳动者在工伤维权时遇到一个障碍,就是如何证明自己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要申报工伤,首先需要证明自己是该单位的员工。然而,很多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或者合同保存在单位,自己手中没有副本,这就使得证明劳动关系变得困难。
律师建议:发生工伤后,应保存自己的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合同,应与单位补签一份。如果无法获得劳动合同,应搜集各种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为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做准备。
法律规定,工伤发生后一个月内,单位应申报工伤;如果单位拒绝在一个月内申报,员工应在一年内申报工伤。超过这个期限,往往视为员工放弃工伤赔偿的要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期限是从工伤发生之日起计算的,而不是治疗完毕后一年。
律师建议:发生工伤后,应催促单位及时申报工伤。如果单位一个月内未申报或态度含糊,员工应做好维权的准备。
工伤维权的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如果单位故意拖延时间,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员工可能会被这个时间吓到,不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么久。工伤维权需要先申报工伤,然后进行伤残鉴定,才能要求赔偿。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在申报工伤之前,还需要确定劳动关系,这可能需要打官司。单位可能会通过不断起诉、上诉、申请复议等方式拖延时间,逼迫员工让步。
律师建议:作为弱势群体的员工,发生工伤后,可以通过劳动部门和律师积极协商调解,有利于问题早日解决。
有些时候,单位和员工之间意见分歧较大,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这种情况下,员工应立即采用法律手段维权。单位和员工无法协商时,员工可以将单位告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官或仲裁员的主持下,往往能够达成调解,这是一种以打促和、以战争求和平的方式。
首先,医疗保险待遇:
其次,伤残保险待遇:
工伤认定期限过后的处理方式。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独立权利,工伤职工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请求。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无法获得赔偿时再进行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个人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以及工伤鉴定结果所需的时间。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需在事故伤害或职业病确诊后的一年内提出。工伤鉴定结果必须在明确要求的期限内完成,通常情况下不超过六十天,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九十天。同时,提交了相关申请资料后,工伤职工可以在治疗稳定后向
工伤鉴定申请提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的时间和程序。按照相关规定,员工遭受事故伤害或确诊职业病后,所在单位需在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员工或其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一年内提出。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