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事故后,如果公司拒绝认定工伤,职工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职工有劳动合同,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认定。然而,职工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这是职工的举证义务。因此,建议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一般工友的证言就足够了。
维权是指在权利被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些人发生工伤,单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员工申报工伤并获取赔偿,这种情况下无需维权。需要维权的情况往往是单位不积极为员工申报工伤、不为员工争取赔偿的情况下,员工需要自行维权。
律师建议:作为员工,发生工伤后,可以评估自己需要维权的可能性。如果你在一家制度健全的大公司工作,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都完备,那么一般情况下,你需要维权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你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那么你有必要继续往下了解。
工伤包括受伤和因工作原因两个方面,只有两者兼备才能构成工伤并获得赔偿。员工很容易证明自己受伤,但很难证明受伤是因工作原因,这是员工工伤维权的首要障碍。
律师建议:发生工伤后,应及时报警并叫救护车。120医疗急救有记录,对事发状况有一定的证据保存作用,有利于认定工伤。另外,应联系在场人员出具证词,证明受工伤的事实。
工伤需要先向劳动部门申报工伤,然后进行伤残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果计算赔偿。无论是申报工伤还是进行伤残鉴定,医疗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受伤后,由于医疗和住院手续都由单位代办,导致医疗资料掌握在单位手中。如果单位不愿配合员工申报工伤,往往会扣留医疗资料,让员工无法申报工伤。
律师建议:发生工伤后,应尽可能掌握自己的医疗资料。如果单位表示要为员工申报工伤并需要提交资料,员工可以将复印件交给单位,而原件要保留在自己手中。如果劳动部门要查看原件,员工应自己携带原件到劳动部门,避免材料遗失等问题,确保工伤能够申报。
很多需要维权的劳动者在工伤维权时遇到一个障碍,就是如何证明自己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要申报工伤,首先需要证明自己是该单位的员工。然而,很多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或者合同保存在单位,自己手中没有副本,这就使得证明劳动关系变得困难。
律师建议:发生工伤后,应保存自己的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合同,应与单位补签一份。如果无法获得劳动合同,应搜集各种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为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做准备。
法律规定,工伤发生后一个月内,单位应申报工伤;如果单位拒绝在一个月内申报,员工应在一年内申报工伤。超过这个期限,往往视为员工放弃工伤赔偿的要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期限是从工伤发生之日起计算的,而不是治疗完毕后一年。
律师建议:发生工伤后,应催促单位及时申报工伤。如果单位一个月内未申报或态度含糊,员工应做好维权的准备。
工伤维权的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如果单位故意拖延时间,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员工可能会被这个时间吓到,不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么久。工伤维权需要先申报工伤,然后进行伤残鉴定,才能要求赔偿。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在申报工伤之前,还需要确定劳动关系,这可能需要打官司。单位可能会通过不断起诉、上诉、申请复议等方式拖延时间,逼迫员工让步。
律师建议:作为弱势群体的员工,发生工伤后,可以通过劳动部门和律师积极协商调解,有利于问题早日解决。
有些时候,单位和员工之间意见分歧较大,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这种情况下,员工应立即采用法律手段维权。单位和员工无法协商时,员工可以将单位告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官或仲裁员的主持下,往往能够达成调解,这是一种以打促和、以战争求和平的方式。
首先,医疗保险待遇:
其次,伤残保险待遇: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
工伤认定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进行事实劳动关系认定,如发生争议可仲裁。在认定为劳动关系且劳动者无过错、工伤发生一年内,进行工伤认定。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无资质企业无法认定工伤,损害劳动者权益。如用人单位不认定,可向上级人社部门申请复核并鉴定。工伤申
公司工伤认定的过程中是否需要本人签字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认定并不强制要求本人签字,职工本人或其亲属可在受伤一年内代为申请,同时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工伤认定程序包括申请、调查核实、诊断和鉴定等步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受理申请后60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以及工伤保险提供的待遇。单位必须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而劳动者有一年时间。工伤保险包括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赔偿等。职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全额报销医疗费用等。伤残待遇根据等级不同有所区别。职工因工死亡时,其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