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工因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应在事故发生或诊断后的30天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可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适当延长申请时限。
2、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其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或诊断后的1年内,直接向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属于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4、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及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2、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果材料不完整,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受理。
3、提供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1)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应予协助。
(2) 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3) 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申请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4) 如果职工或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同,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的60天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近亲属以及该职工所在单位。
工伤认定完成后,需向当地劳动部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为一级,最轻为十级。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的60天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天。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伤残等级,职工可享受工伤保险赔付。
工伤认定的时限和申请流程。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本人则有一年时间。超过时限将不再受理。流程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救济。申请人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文本及相关诊断证明书等材料。同时,也介绍了保险法的概念和作用,它
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申请鉴定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病历材料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审核材料,组织鉴定并作出结论,伤情复杂的可延长鉴定时间。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伤情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意见出具鉴定结论书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救治受伤员工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排查和事故报告。根据相关法规,事故现场人员需及时报告,而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时申请,相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的具体
工伤认定的期限遵守、认定程序以及超过期限的处理方式。首先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限制和因忽略期限而可能产生的风险。然后详细阐述了工伤认定的具体程序,包括申报、受理、调查和认定等环节。最后,对于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情况,提出了通过诉讼来维护合法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