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又称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与职业责任相关的活动时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根据1921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工伤被定义为“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为工伤。”而在1964年第48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工伤的定义进一步扩大,包括职业病和上下班交通事故。因此,目前国际上较为规范的工伤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即在工作过程中由工作引起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职业病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被认定为工伤: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应被视同工伤: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之一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工伤事故按照伤害类别分为20种,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工具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刺割、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和受压窗口爆炸、其他爆炸、中毒窒息以及其他伤害,如跌伤、冻伤等。
工伤事故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三类。
工伤事故可根据伤残程度分为1-10级共10个伤残等级,其中1级伤残等级最严重,10级伤残等级最轻。每个伤残等级都有不同的鉴定和赔偿标准。
公司活动中员工受伤是否构成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就可以认定为工伤,核心在于工作原因。同时,违规操作与工伤认定无关,工伤认定采用无过错原则。用人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
工友间误伤的费用承担问题。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工作原因误伤工友,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个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打架斗殴行为导致的伤害,单位不承担费用,费用由过错方承担。同时,如果因职工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单位也需要承担工伤保
机动车肇事逃逸后保险公司的处理方式。对于交强险,保险公司仅在特定情况下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追偿,不承担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对于商业险,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或故意破坏证据等行为,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工伤休假回老家是否需要提供病假条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工伤休假回家需要提供病假条,并经过工伤认定程序。工伤休假的具体时间和规定由《工伤保险条例》和各地规定确定,包括住院治疗期间和出院后的休养期间,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