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出申请: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需携带相关申请资料前往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申请资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及复印件、伤残职工身份证明资料、就医病历等相关资料。
2. 材料审核:劳动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如果材料不全,将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补充。
3. 专家鉴定:劳动鉴定委员会在审核资料齐全后,将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
4. 结论通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作出鉴定结论之日起20日内,将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及时送达工伤职工及其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然而,根据实践经验,建议尽早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随着恢复状况的进展,劳动能力可能会恢复得更好,而在鉴定时可能会获得更低的伤残等级,从而无法享受到更好的伤残待遇。
因此,强烈建议在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若存在残疾且影响劳动能力,即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认定的申请途径及时效。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申请途径包括通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不同申请主体有不同的申请时限,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三个关于工伤认定的案例,均因当事人未按规定时限申请工伤认定而导致维权困难。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和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缺失。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将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费用。
《工伤认定办法》中的申请时限及相关规定。用人单位需在员工受伤后一月内申请工伤认定,若用人单位未申请,员工可在受伤一年内自行申请。工伤认定的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因公外出受伤等。同时,也规定了视同工伤的情形,如突发疾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