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标准 > 锁骨远端骨折做内固定能评几级伤残鉴定

锁骨远端骨折做内固定能评几级伤残鉴定

时间:2020-05-2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9361
出现工伤或者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一般都要做伤残鉴定才能进行赔偿。伤残鉴定要到专业的鉴定机构才能进行,伤残可以分为十级,是按照伤害程度划分的,那么锁骨远端骨折做内固定能评几级伤残鉴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锁骨远端骨折做内固定能评几级伤残鉴定

出现伤残后当事人应该尽快申请伤残鉴定,锁骨远端骨折做内固定可评九级左右的伤残,但最终结论还是以鉴定的结果为准。

二、工伤的赔偿项目有哪些

(一)治(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四)康复治疗费。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本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五)辅助器具费。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六)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七)生活护理费。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九)伤残津贴。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

(十)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十一)丧葬补助金。职工因工死亡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十二)供养亲属抚恤金。职工因工死亡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十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三、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赔偿项目

1、医疗费: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它费用(参照费用清单、医院发票);

2、住院伙食补助费:张家口标准30元/天×住院天数;

3、营养费:根据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意见适当确定,张家口标准30元/天×住院天数;

4、误工费:受害人固定收入×误工时间或职工年收入÷365×误工天数或职工年收入÷12个月÷月计薪天数21.75天×误工天数(计算至定残前一天)

5、护理费:陪护人原每天收入×护理天数或者同等级别护工报酬标准×陪护时间或者职工年收入÷12个月÷月计薪天数21.75天×护理天数或者每天100元,备注:【原则上1人,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除外】

6、住宿费:在外地治疗时赔偿,当地治疗一般不赔偿;

7、交通费:实际发生的合理的交通费用(凭相关票据);

8、残疾赔偿金:

①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伤残赔偿指数(59周岁以下,包含59周岁);

②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受害人实际年龄-60))年×伤残赔偿指数(60至75周岁,包括60周岁,不包括75周岁);

③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伤残赔偿指数(75周岁以上,包括75周岁)

9、残疾辅助器具费: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特殊的参照辅助器材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

10、被抚养人生活费(如果受害人死亡,不需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①【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18-被抚养人实际年龄)年】/对被抚养人承担抚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被抚养人在18周岁以下的,不包括18周岁】

②【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20年】/对被抚养人承担抚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被抚养人在18-60周岁之间,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

③【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20-(被抚养人实际年龄-60))年】/对被抚养人承担抚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备注:【60至75周岁之间,包括60周岁,不包括75周岁】

④【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5年】/对被抚养人承担抚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注:【75周岁以上,包括75周岁】

11、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6个月;

12、死亡赔偿金

①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备注:【59周岁以下,包含59周岁】

②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被抚养人实际年龄-60))年;备注:【60至75周岁之间,包括60周岁,不包括75周岁】

③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备注:【75周岁以上,包括75周岁】

13、精神抚慰金:3万元×伤残赔偿指数;备注:【根据伤残等级确定伤残赔偿指数,造成死亡可酌定提高】

14、鉴定费:以票据为准,一般包括鉴定时的检查费用和鉴定费;

15、二次手术费:一般以伤残鉴定司法意见书的鉴定意见为准,主选项目;后续治疗费:与二次手术费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备选项目。

16、直接财产损失费:受损坏的财产的直接损失,以票据或鉴定报告为准。

17、车辆停运损失费:车辆停运期间发生的实际损失,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旅客运输经营活动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十级工伤劳动鉴定标准

    十级工伤劳动鉴定标准,涵盖了面部瘢痕、全身瘢痕面积、脊柱骨性关节炎、指端植皮术后、膝关节损伤等多方面的评定标准。这些标准针对不同程度的工伤情况,以确保公正合理的劳动鉴定。

  • 眼睛工伤十级赔偿标准及鉴定

    眼睛工伤十级的赔偿标准和鉴定标准。赔偿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和公伤有所区别,体现在主体关系、待遇确定依据、参保方式等方面。眼睛工伤的鉴定标准涉及视力、眼睑状况及眼内异物等情况。

  • 眼睛轻伤鉴定标准

    眼睛轻伤的鉴定标准,包括眼睑损伤、眶部骨折、泪器损伤、眼球结构损伤、视力减退以及外伤性斜视等方面。标准详细描述了各种眼睛轻伤的情况,如眼睑治疗后遗留的疤痕、眉毛永久性缺失、眶部单纯性骨折、泪器功能障碍、眼球后退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评定方法。同时,文章还

  •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中国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标准,即国家标准GB/T16180—1996。该标准根据评残等级详细划分了工伤致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十级。评残依据考虑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和护理依赖的程度,适当考虑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活质量损失。评残标准

  • 工伤-脑震荡的伤残评定及程序
  • 工伤鉴定标准
  • 工伤鉴定申请材料清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