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发生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都可视为工伤。这里的“突发疾病”包括各类疾病。起算时间是以医疗机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
1、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停工留薪期: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医疗。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3、工伤鉴定:职工的工伤在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护理依赖等级鉴定,并提供与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有关的病历资料。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家标准GB/T16180—2006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并将该结论送达给申请鉴定的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并颁发《职工伤残证》给职工。
4、工伤待遇:根据伤残等级,到当地社会保险机构领取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报销的范围和程序。报销范围包括工伤医疗期和康复期内的医疗费用,涉及工伤协议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和住院费用,也包括因公出差等情况下发生的与工伤相关的费用。报销标准涉及工伤医疗费、工伤误工费和工伤护理费。工伤医疗费需符合工伤保险相关目录和标准,由工伤
误工费的定义、意义及相关的证明材料。误工费是受害人因人身伤害无法工作导致的经济损失,赔偿是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失。需提供收入状况证明、误工时间证明。依据法律规定,误工费的确定基于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医疗机构和司法鉴定机构等提供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相关流程。职工治疗工伤的费用若符合相关规定,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参保企业需准备相关材料向社会保险服务局申请报销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费用结算审核表、原始病历、有效凭证等。如涉及交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