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依法享有并得到法律保障的权利。我国的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其他法定权利,包括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以及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立法非常重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后来的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和政策,都明确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这些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及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劳动者既是国家主人又是企业主人的身份。在许多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劳动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法规需要进行调整,《劳动合同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一旦发生争议纠纷,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监督职权,劳动者可以通过工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者应通过正当途径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应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被拖欠的工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通知详细规范了不同种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劳动人事争议
农民工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及相关补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需及时救治并备案。工伤认定流程包括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农民工可获得多种形式的补偿,如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如缺乏劳动合同或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可先确认
海南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管理规定。该规定旨在加强中外合资、合作及外资企业的劳动管理,保障投资者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实施机构、企业自主权、用工报备、招聘特殊工种、招聘在职职工、未成年人和学生招聘的限制、试用期或培训期、劳动合同等方面,并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