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违法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立即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童工送回原居住地的费用由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2.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介绍童工的职业介绍机构或其他单位及个人,以及为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提供假证明以从事童工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分或罚款。对于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经教育后仍未改正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也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3. 对于企事业单位、个体户屡教不改地使用童工,以及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持有个体营业执照的情况,劳动行政部门有权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4. 违法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对在被送回原居住地之前患病或者伤残的童工负责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治疗终结后,根据童工的伤残程度,童工本人将获得相应的致残抚恤费。如果童工死亡,童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将获得丧葬津贴费,并获得经济赔偿。对于对童工的伤害、残疾或死亡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将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 对于拐骗童工、强迫童工从事危险工作导致伤亡事故,以及对童工身体健康造成其他伤害的单位或个人,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安机关将给予治安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事故等级划分及其具体标准。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损伤程度,医疗事故被分为一级至四级,并对每一等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文章还列出了不同等级医疗事故的具体情形,如器官缺失、功能障碍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些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关于童工的问题,明确指出在我国,最低打工年龄为16周岁,因此15岁打工被视为童工。企业雇佣童工违法,且童工的劳动合同无效。对于雇佣童工的企业,应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同时,虽然劳动合同无效,但童工应获得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法律保护。
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实施集中的后果。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转让营业等,以恢复市场竞争状态。同时,违法经营者还可能面临罚款。文章还介绍了垄断竞争的产生原因,包括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制度试点的持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未经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备案并非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生效要件,未备案的合同仍然有效。法律和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不办理备案合同就无效,因此已生效的合同不能被认定为无效。文章指出国务院或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