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工时注意什么
1、未履行告知义务
为了减少员工招聘阶段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劳动合同法》专门强调了双方当事人的告知义务,这是《劳动法》中所没有的新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对于招聘工作而言,为了避免日后纠纷,必须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对员工履行上述内容的告知义务。在实践中,可以将上述内容作为劳动合同的条款,也可以单独制作成书面文件,要求员工签字认可已被告知。当然也可以口头告知,但一定要留有员工签名,承认企业已向其披露相关信息。若企业的HRM工作不规范,发生劳动争议时往往难以举证,致使企业败诉。因此在实践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留下书面证据。
2、招聘广告不规范
招聘广告只是一种宣传手段而已,但如果撰写不好,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中往往会包含各种歧视性条款,如“只招男性”、“身高1.70米以上”,“不招乙肝病毒携带者”等。劳动法禁止就业歧视,国家对保障公民的平等就业权也逐渐予以重视,加大了监察力度。在招聘广告中直接对应聘者做出性别、年龄、身高、长相、民族、血型、户籍等歧视性规定,轻则会影响企业社会形象,重则会引来反歧视诉讼,使企业官司缠身。招聘广告中做出法律所禁止的歧视性规定,留待甄选阶段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即可达到招用特定对象的目的。
3、求职者弄虚作假
在实践中,经常有求职者伪造学历、身份证、资格证、工作经历、学术成果、科技发明等弄虚作假的情形发生。如果招聘审查不严,将会给企业带来以下风险或损失:
其一,招用了童工。劳动者虚报年龄,就有可能导致企业招用了实际上未满16周岁的童工。劳动立法严禁用人单位招用童工,并且规定了非常大的处罚力度,如: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童工伤残或者死亡则吊销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等。
其二,招用了尚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其三,招用了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弄虚作假的劳动者不具备所要求的真实学历、资格或工作经历等,往往入职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那么公司只能以欺诈为由主张合同无效。但招聘成本的付出却是难以收回了。
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必须规范操作,仔细审查劳动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知识技能等情况,以免招致法律风险。为了弄清求职者的就业现状,企业应查验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在员工无法提供的情况下,企业可要求员工提供原单位的联系方式或证明人,以便进行工作背景调查。
餐饮行业在国庆期间安排劳动者上班的工资计算方式,需按照标准工资的三倍支付工资。同时,文中介绍了国庆节法定节假日以及加班时间的相关规定,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和用人单位因违法可能受到的处罚。
劳动定额的定义和形式,以及计件工资的特点。劳动定额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而计件工资直接反映劳动成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高透明度的工资分配和激励劳动者提高素质和生产力等优点。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规定了合
劳动法对未成年工人的工作时间没有专门的规定,可参考劳动法的规定执行。但是对未成年人工作岗位有规定的。
劳动法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中对未成年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岗位的相关规定。根据这些规定,未成年工的工作时间一般实行缩短工作日制度,不得安排加班加点和夜班工作,且对特殊行业招收学徒有年龄限制。同时,对于未成年工人的岗位,劳动法有明确的规定和保护措施,以
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风险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分为招聘、绩效考评、工作评估、薪金管理、员工培训和员工管理等风险。按风险的可预测性分为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和不可预知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文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