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如何计算工伤残疾赔偿金

如何计算工伤残疾赔偿金

时间:2024-07-0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460

工伤保险伤残待遇标准

一、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制度规定,不同级别的伤残职工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伤残级别的不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1. 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
  2. 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
  3. 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3个月
  4. 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1个月

按月享受伤残津贴

根据伤残级别的不同,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的计算公式如下:

  1. 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
  2. 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5%
  3. 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0%
  4. 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5%

如果伤残津贴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

二、五级、六级伤残待遇标准

对于五级和六级伤残职工,他们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1. 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
  2. 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

伤残津贴

伤残津贴按月支付,计算公式如下:

  1. 五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0%
  2. 六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60%

对于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将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如果伤残津贴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将补足差额。

三、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

对于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他们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1. 七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3个月
  2. 八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1个月
  3. 九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9个月
  4. 十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7个月

劳动合同终止的工伤职工

对于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工伤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工伤保险基金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将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例如《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33条。

工亡待遇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制度规定,工亡职工的亲属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

丧葬补助金

丧葬补助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丧葬补助金=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供养亲属抚恤金

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标准如下:

配偶=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40%

其他亲属=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30%

如果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其直系亲属也可以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餐饮行业国庆上班的薪资计算方式

    餐饮行业在国庆期间安排劳动者上班的工资计算方式,需按照标准工资的三倍支付工资。同时,文中介绍了国庆节法定节假日以及加班时间的相关规定,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和用人单位因违法可能受到的处罚。

  • 计件工资劳动定额的含义和形式

    劳动定额的定义和形式,以及计件工资的特点。劳动定额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而计件工资直接反映劳动成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高透明度的工资分配和激励劳动者提高素质和生产力等优点。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规定了合

  • 劳动法对未成年工人的工作时间没有专门的规定,可参考劳动法的规定执行。但是对未成年人工作岗位有规定的。

    劳动法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中对未成年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岗位的相关规定。根据这些规定,未成年工的工作时间一般实行缩短工作日制度,不得安排加班加点和夜班工作,且对特殊行业招收学徒有年龄限制。同时,对于未成年工人的岗位,劳动法有明确的规定和保护措施,以

  • 一、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

    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风险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分为招聘、绩效考评、工作评估、薪金管理、员工培训和员工管理等风险。按风险的可预测性分为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和不可预知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文章还

  • 证明
  • 员工招聘虚拟管理的方式
  •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