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司法解释 > 求职者应向用人单位提供哪些个人信息?争议与解析

求职者应向用人单位提供哪些个人信息?争议与解析

时间:2025-02-0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547
转眼又到校园招聘季,找工作成为应届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那么遇到招聘单位会限制应聘者的毕业院校以及性别,那么遇到这些怎么办?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分析相关知识。

教育部发布通知:校园招聘严禁限定院校和性别

校园招聘活动禁止歧视性信息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校园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院校、性别、民族等歧视性信息。此外,高校还需要加强维权教育,以防范危害毕业生权益的不法行为。

提高招聘活动效率

为了提高招聘活动的效率,各个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重要作用,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招聘活动。高校还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特色,提供相应的就业见习岗位。同时,要简化和加快毕业生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等转递和手续衔接工作。

全面推行创业教育

《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高校应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于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应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此外,高校还应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为此,各地各高校需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并聘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统计未就业毕业生数据

根据《通知》,从2016年起,各地各高校需要重点统计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以及暂不就业的毕业生等指标。为了及时了解每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辅导员和班主任需要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同时,院系也需要认真核实汇总就业数据,学校要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

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需要在年底前编制和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该报告应包括创新创业相关情况以及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升学、暂不就业等内容,以更加科学和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含义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相关内容。劳动福利待遇纠纷指的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因福利待遇问题产生的争议。福利待遇包括劳动条件待遇、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等。解决纠纷的方式通常首先是协商,协商不成可寻求仲裁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管辖依据

  •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作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体力劳动强度的基本定义和计算方式,包括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等。根据劳动强度指数的大小,体力劳动强度被分为四级。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新修订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相比旧标准

  • 因疾病辞职是否能获得补偿金

    因疾病辞职是否能获得补偿金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主动因身体原因辞职的劳动者一般无法获得补偿金。但如果是工伤引起的伤残,劳动者可以享受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在内的特殊待遇。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程序

  • 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

    公务员考试中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要求和认定标准。考生需提供基层工作经验证明,格式无明确规定,需咨询招考单位。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单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特定情况如高校毕业生实习、军队工作经历等也可算作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根据不同

  • 基层工作年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科员的职务与级别
  • 合同工违纪的处罚依据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