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司法解释 > 求职者应向用人单位提供哪些个人信息?争议与解析

求职者应向用人单位提供哪些个人信息?争议与解析

时间:2024-01-01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549
找工作要向用人单位提供一些个人信息,例如自己的工作经历、年龄、学历等等。那么求职者应向用人单位提供哪些个人信息?哪些信息求职者可以拒绝提供?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

求职面试中个人信息的披露和劳动合同的解除

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而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意味着,在求职面试或签订劳动合同时,求职者对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有告知义务,而用人单位则享有知情权。

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信息

求职者应当如实说明的个人信息,即用人单位知情权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年龄、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员构成;- 身体状况,主要指是否患有不适宜从事求职岗位的疾病或传染病等;- 学历、职业资格、工作技能;- 工作经历、是否与其他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等。

隐私权保护

与招聘职位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如婚姻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嗜好、是否单亲家庭、与劳动能力无关的生理缺陷等,属于隐私权保护范围,求职者没有披露义务,用人单位也不能强求,否则可能构成对劳动者的就业歧视。

欺诈和法律后果

劳动者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知情权范围内的信息,否则可能构成重大误解甚至欺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39条和第86条的规定,具体法律后果包括:

- 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对于无效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欺诈的界定

并非所有的隐瞒真相都构成欺诈。只有对与劳动合同相关的主要关键信息,如学历证明、资格证明、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作虚假说明的行为才构成欺诈。对于与劳动合同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理缺陷、婚姻状况、家属情况等,一般不宜认定为欺诈,因为这些信息并非工作的实质性要件,不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能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