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管辖是指不同审级的人民法院之间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划分。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四个审级,而《行政诉讼法》则规定了他们各自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范围。一般来说,基层法院管辖一般案件,特殊案件由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级别管辖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特殊案件。除此之外,所有其他行政案件均归基层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三类特殊行政案件:
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也管辖本辖区内的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地域管辖是在级别管辖的基础上解决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可以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适用于一般行政案件,根据一般标准确定管辖。一般标准是行政案件原则上由最初作出具体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该标准包含两层含义:首先,行政诉讼中地域管辖的确定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该向被告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其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该向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的是,“最初”这一限定是因为有些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存在两个行政机关的情况,需要明确。
特殊地域管辖适用于特殊案件,根据特殊标准确定管辖。行政案件复杂,有时根据一般标准确定地域管辖可能会导致不公平,因此需要根据特殊标准确定管辖。
行政诉讼中的特殊地域管辖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裁定管辖是根据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或决定来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最大的区别在于管辖。由于行政机关的设置复杂于法院,其管辖也不同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管辖可分为三类:
级别管辖在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法院分为四个级别,各级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有所不同。基层法院管辖一般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而最高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由于部分地区司法环境欠佳和行政案件分布不均等问题,最高法提出在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试点工作。此举旨在通过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改善司法环境,统一司法标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并保障人民群众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行政诉讼是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此外,还介绍了合议庭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行政案件中的重要性。合议庭是法院审判案
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及规定的重要性,包括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文章还提及管辖权异议的重要性,以及地域管辖和异议处理的法律依据。目前存在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示报告等问题,规范级别管辖成为最高法院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