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其他适宜的人民法院来行使管辖权。特殊原因包括事实上的原因和法律上的原因。事实上的原因指的是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遇到了不可抗力的情况,例如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导致无法行使管辖权。法律上的原因指的是受诉法院的审判人员因当事人申请回避或者审判人员自行回避,无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在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由上级人民法院在其辖区内指定其他适宜的人民法院来行使管辖权。
如果人民法院之间发生了管辖权争议,双方应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争议,双方应向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争议包括相互推诿或者相互争夺的情况。通常是因为法院之间辖区界限不明,或者对法律的规定理解不一致,也有因地方保护主义为其局部经济利益争先立案。不论属于哪种原因引起的争议,都应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应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根据《意见》的规定,发生管辖权争议的两个人民法院因协商不成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时,如双方为同属一个地、市辖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由该地、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同属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个人民法院,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如双方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协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在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时,应逐级进行。上级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37条的规定指定管辖时,应书面通知报送的人民法院和被指定的人民法院。报送的人民法院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告知当事人。
1. 在涉外仲裁过程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由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被申请保全的财产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并执行。
2. 申请证据保全的,由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并执行。
3. 专利管理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和处罚决定,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权管理专利纠纷案件的中级人民法院执行。
4. 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海关作出的处理决定和处罚决定,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执行。
1.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2.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3. 仲裁机构作出的国内仲裁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生效债权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4. 在国内仲裁过程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经仲裁机构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被申请保全的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裁定并执行;申请证据保全的,由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裁定并执行。
对船舶执行时,以船舶所在港或所在地来确定执行案件的法院。
1.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当事人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向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2. 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包括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当事人分别向上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由最先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执行。
某一法院受理申请执行人的执行申请后,发现该执行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可以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执行。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审验程序的相关通知。通知中详细说明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验资业务时对外方出资的审验方法及程序,包括外币出资、实物出资等情况的审验。同时,也要求外汇指定银行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函。外汇局则负责审核外方出资情
监视居住对刑期的抵免效力问题。根据不同情况,监视居住可分为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住处执行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两种方式。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时,根据法律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限可以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人,每经历一天监视居住可折抵一天刑期;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
不交罚金是否会导致房产查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罚金应根据犯罪情节决定数额,并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缴纳。如未按时缴纳,法院将采取强制缴纳措施。但若被执行人遭遇特殊困难,经法院裁定可延期缴纳或减免罚金。因此,不交罚金并不一定会导致房产查封。
刑罚中的罚金减免规定。法院会考虑犯罪人的经济困难和实际遭遇进行酌情减免罚金。此外,法律对于不同类型的犯罪制定了不同的罚金标准,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量。罚金缴纳至法院需遵循一定程序,被执行人需将罚金汇入法院指定的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