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送管辖是指地方人民法院在受理某一案件后,发现自身无管辖权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将该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以确保案件的审理进行。移送管辖的实质是对案件进行移送,而非对案件管辖权进行移送。它是纠正管辖错误的一种措施。移送管辖通常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但也不排除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移送。
移送管辖适用的前提是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如果案件尚未受理,经审查后确定不属于本法院管辖的,就不存在移送管辖问题,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必须无管辖权。只有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能行使审判权,因此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权审理案件。
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必须依法享有管辖权。这是对移送案件法院的要求,即只能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能随意移送。
除了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外,还必须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的“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义,才能准确理解和适用移送管辖。该规定意味着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作出的移送案件裁定对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接受移送案件的法院必须受理,不能以任何理由再自行移送。如果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认为自身确实无管辖权,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这样的规定既可以避免法院之间相互推诿或争夺管辖权,又可以防止诉讼拖延,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意见》的规定,案件受理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权不受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变更的影响。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不得以行政区域变更为由将案件移送给变更后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对于判决后的上诉案件和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应由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而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案件,则由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再审。
在实践中,如果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对案件进行了实体审理,而当事人又未提出管辖权异议,可视为当事人放弃了异议权,也可不必移送管辖,由受理案件的法院继续审理。
诉讼保全管辖权移送的相关内容。在当事人提起诉讼且法院已采取诉前保全措施时,应将保全手续移交给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诉前保全适用于涉及金钱或财产纠纷的案件,需满足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情况紧急等条件,并由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和提供担保。
贷款引发的房产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以及不同房产纠纷的解决方法。贷款按揭方式导致的房产纠纷可以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进行处理。民事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可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而行政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则可通过政府裁决或法院起诉解决。此外,还介绍了单位内部建房、分配公房使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解释,对于刑事赔偿审查范围进行了扩大,明确了七种侵犯财产权的情形可进入国家赔偿程序。赔偿标准参考民事侵权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护理费等多项费用。针对财产损害赔偿,按照损失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此外,还明确了扶养费和残疾赔偿金的具
法院管辖权的异议及处理方式。当事人若对法院管辖权有异议,需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法院会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处理。如异议成立,案件将被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如不成立,异议将被驳回。此制度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益,确保案件在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维护了司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