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解决这个问题,都是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当管辖协议对法院约定不明时,被告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履行地的法院均有管辖权。此外,《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也进一步规定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
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据此,管辖法院的确认应遵循以下方法进行确定:
1、有无约定合同履行地(包括交货地)→无→由被告人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实际履行地法院管辖。
2、有约定合同履行地→约定的合同履行地是否在双方当事人住所地(任何一方即可,包括原被告)。
3、约定的合同履行地不在双方当事人住所地→合同是否实际履行→实际履行→该合同履行地法院。
4、约定的合同履行地在双方当事人住所地→不论合同是否实际履行,该约定的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辖权。
5、约定的合同履行地在双方当事人住所地→未实际履行→该合同未实际履行地法院。
6、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7、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买卖合同约定的双重法院管辖权问题。当买卖合同约定两个法院的管辖权时,任何一方都有权选择管辖权,一般先提起诉讼的法院拥有管辖权。我国民事诉讼适用协议管辖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当事人书面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法律依据来自《中华人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不同的合同性质和当事人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同时,详细阐述了不同合同类型的履行地确定方法。另外,还讨论了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和选择管辖协议的有效性,以及特殊合同纠纷的管辖权问题,如保险合同纠纷、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诉讼和铁
协议管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协议管辖允许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它涉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作用、性质以及协议的方式和效力。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协议管辖的规定有所不同,但一些国家已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承认其有
协议管辖的定义及其相关规定。协议管辖是一种在合同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法院的管辖方式。其适用范围、适用阶段、形式要求、法院选择范围、单一选择以及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