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管辖 > 民事管辖权异议 > 国内旅游诉讼管辖范围的规定

国内旅游诉讼管辖范围的规定

时间:2024-08-17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3215
国人的人均收入在渐渐增长,人们就开始学着享受生活,节假日出去旅游放松自己。但是总是有不愉快的事情会在旅游的时候发生,要么被人坑,要么被强迫消费,所以旅游发生纠纷时候必须投诉,那么哪些情况下可以投诉,有哪些机构可以管理旅游投诉,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帮大家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内旅游投诉规定的制定宗旨和适用范围

1991年6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投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投诉规定),该规定于1991年10月1日起生效。该规定是根据我国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其制定宗旨是为了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地处理旅游投诉,维护国家声誉。该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旅游活动中发生的投诉。

旅游投诉的概念、条件及投诉范围

旅游投诉是指旅游者、海外旅行商、国内旅游经营者为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旅游合法权益,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请求处理的行为。投诉者的投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投诉者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旅游者、海外旅行商、国内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
  2. 有明确的被投诉者,具体的投诉请求和事实依据。
  3. 属于投诉规定规定的投诉范围。

投诉者可以向旅游投诉管理机关投诉以下损害行为:

  1. 认为旅游经营者未履行合同或协议。
  2. 认为旅游经营者未提供符合价质标准的旅游服务。
  3. 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造成投诉者行李物品破损或丢失。
  4. 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造成投诉者人身伤害。
  5. 认为旅游经营者欺诈投诉者,损害投诉者利益。
  6. 旅游经营单位职工私自收受回扣和索要小费。
  7. 其他损害投诉者利益的行为。

投诉时效

向旅游投诉管理机关请求保护合法权益的投诉时效期间为60天。投诉时效期间从投诉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在特殊情况下,旅游投诉管理机关可以延长投诉时效期间。

国内旅游投诉管理机构

国家旅游投诉管理机关

根据投诉规定第四条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保护旅游投诉者和被投诉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旅游投诉管理机关是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机构。旅游投诉管理机关是一个内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旅游投诉工作,代表设置它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投诉案件并作出投诉决定。然而,旅游投诉管理机关并不具有独立的行政机关法人地位,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政行为。所作出的投诉处理决定的后果应由设立它的行政机关承担。

我国的旅游投诉管理机关根据职责的不同,分为国家旅游投诉管理机关和地方旅游投诉管理机关。国家旅游投诉管理机关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地方旅游投诉管理机关由地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他们分别负责管理旅游投诉工作。

国家旅游投诉管理机关的职责

根据投诉规定第五条,国家旅游投诉管理机关的职责包括:

  1. 制定全国旅游投诉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 指导、监督、检查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投诉管理工作。
  3. 对收到的投诉,可以直接组织调查并作出处理,也可以转送有关部门处理。
  4. 受理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复议申请。
  5. 表彰或通报地方旅游投诉处理工作,组织交流投诉管理工作的经验与信息。
  6. 管理旅游投诉的其他事项。

地方旅游投诉管理机关的职责

根据投诉规定第六条,地方旅游投诉管理机关的职责包括:

  1. 贯彻国家的旅游投诉规章制度。
  2. 受理本辖区内的旅游投诉。
  3. 受理对下一级旅游投诉管理机关作出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复议申请。
  4. 协助上一级旅游投诉管理机关调查涉及本辖区的旅游投诉。
  5. 向上一级旅游投诉管理机关报告本辖区内重大旅游投诉的调查处理情况。
  6. 建立健全本辖区旅游投诉管理工作的表彰或通报制度。
  7. 管理本辖区内旅游投诉的其他事项。

以上是关于国内旅游投诉管辖范围的内容。在旅游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觉得自己被骗或被强制消费的情况,应及时报警处理。毕竟在陌生环境中,我们容易受到损失。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进行法律咨询,我们将提供专业的帮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予立案的理由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和争议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争议及其主体和客体范围。学术界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采用第三种观点,即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无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该制度的设立旨在监督法院行使职权,确保诉讼公正合法。对于主体和客

  •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

  • 管辖异议的范围和对象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异议制度,其范围限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异议主体可针对同级或非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同时,本文区分了管辖异议与主管问题的不同,并解释了为何主管问题不属于管辖异议范围。导致将主管问题错误地

  • 管辖异议书的处理程序
  • 不公开的庭审是否可以旁听
  • 职能管辖的交叉状况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