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持不满意见时,需要根据一审判决是否已经生效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当一审判决尚未生效时,当事人可以在上诉期内(民事案件为15天,刑事案件为10天)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由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和作出判决。
当一审判决已经生效时,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或者自行向法院申请再审或进行申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在经济、民事、行政诉讼中,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有严格的区别。法律规定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其他应作普通程序审理。如果本应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而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则属于程序违法。
法律规定对于专门性问题的鉴定,应当由法定鉴定部门进行,否则即为越权鉴定。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证据都需要在法庭上经过示证、质证,并经审判长、合议庭认证才能作为主要证据,否则证据无效。当事人在接到判决、裁定书后需核对上面列出的主要证据是否都已在此前的法庭上进行质证。
首先要将判决、裁定书中引用的法律条文和条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比对,看是否有错引用。
法院在审理中已经查明了案件事实,但在判决、裁定中对双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没有完全确认,则合法权益仍不能得到保障,也属于违法。
一般来说,当事人双方的责任划分有主次之分,也有同等责任之分,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凡是已过诉讼时效而作出裁决、裁定的,或是未过诉讼时效而裁定案件已过诉讼时效的,都是违法的。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