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二审法院对于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应当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一、如果一审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二、如果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量刑不当,应当改判;
三、如果一审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根据以上规定,原审法院对于被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二审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原审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对于重新审判后的判决,可以根据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百一十八条、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提起上诉或抗诉。
然而,适用简易程序时必须保证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不能简便、省事而将不应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也按简易程序审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必须符合以下三条规定: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
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无异议。
以下情形之一不适用简易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二、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
三、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
四、其他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理由。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和特点。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完成审结,具有起诉方式简便、受理程序简便、传唤方式简便、审判组织简便、庭审程序简便、审限短和重视调解等特点。
交通事故简易程序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介绍了事故现场处理程序和自行撤离现场后的协商赔偿程序,包括交通警察在事故现场需要记录的信息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交通事故简易程序签字后的起诉问题,包括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时的处理方式
行政处罚的定义与范围,包括简易和一般程序的运用以及行政监督的重要性。行政制裁的实施是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其中包括对轻微违法行为的简易程序和对重大违法行为的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加强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公正和透明。
刑事诉讼法规定,如再审,要有审判人员另组成合议庭,同时人数必须是单数,由此再审不可能由陪审员参加。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只能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而不能由陪审员一人独任审理。据此,法院审理再审发回重审案件由陪审员参加审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