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个级别,即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除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之外,其他一般案件可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后作出终审判决和裁定。
例如,县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如果当事人不服或同级人民检察院认为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可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或抗诉。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第二次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即为终审判决或裁定,对终审判决和裁定不准上诉或按二审程序提出抗诉。
我国规定两审制度而不采取三审制度或四审制度的原因在于,二审法院不仅要全面审理案件事实,还要审查适用法律是否正确,通过二审能够正确解决案件。如果审级过多,手续繁琐,将导致诉讼进程缓慢。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有些地方交通不便,会给当事人带来许多困难,浪费时间、精力和费用。
我国法院管辖范围的划分方式。基层人民法院负责普通刑事案件的第一审,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处理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及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并处理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处理重大刑事案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则处理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中的级别管辖问题。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时,其权限分工有明确规定。基层法院管辖普通刑事案件,中级法院管辖反革命案件等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及外国人犯罪的案件。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分别管辖重大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检察院公诉案件可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