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再审的主体限制为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其他人无权提起再审申请。而申诉不受此限制,可以针对未生效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以及一些违法行为。
申请再审的对象是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以及违反自愿原则或内容违法的调解书。申诉则可以针对更广泛的情形。
申请再审的期限是法律文书生效后的2年内,超过2年则丧失再审权。申诉没有时间限制。
申请再审需符合法定情形,包括有新的证据、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错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证据不足、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审判人员枉法裁判等情形。对调解书的再审申请,需要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违反法律。申诉不受上述法定情形限制。
再审申请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即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申诉可以向任何法院、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以及新闻机关提出。
一般情况下,再审申请不需要缴纳诉讼费,但也有例外情况。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但以下情形除外:
(一) 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并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二) 当事人未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