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的范畴要包含且大于申请再审。申请再审仅适用于法律范畴,即对生效判决不服,向法院或检察院有关部门提出法律监督的申请。而申诉还可以包括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诉。
申诉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赋予了公民广泛的申诉权。
申请再审是诉讼法中的概念,其实从申诉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申诉包含了申请再审的全部内容,因为申请再审所涉及的生效判决、裁定属于国家机关的违法失职行为,而申诉中使用了“任何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可见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991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法首次使用了申请再审的概念。在此之前,没有申请再审一说,只是随着立法的完善,司法领域的申诉逐渐凸显出个性,因此将这一领域的申诉称为申请再审,并在司法领域进一步完善。但不论怎样,申请再审始终是申诉的一部分,它是司法领域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抗议与寻求救助的特有称呼。
申请再审属于狭义层面的申诉,因为申请再审是申诉的主要表现形式。申请再审就是在申诉,只是称为申请再审能将其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申诉而已。两者可以同时进行。
当事人未收到法院判决书时的处理方法。当事人可以联系法院查询判决书情况,根据宣判方式确认判决书发送时间,并行使上诉权利。对于离婚判决,当事人需遵守法院规定,不得在判决生效前另行结婚。
二审授权委托书的格式要求。委托书应包含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基本信息、致送单位、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等部分。在授权委托书中,基本信息、致送单位、委托事项需表达清晰明确,委托权限部分需明确授权范围,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判决履行或申诉等环节。二审的审限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上诉的案件应在三十天内作出终审裁定。文章旨在帮助大家了解二审流程,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原则及相关内容。全面审查原则要求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程序性审查和实体性审查是全面审查的两个方面,包括审查案卷材料、证据、法律适用、量刑、诉讼程序等。文章还介绍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