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程序是一种第一审程序,与普通程序相对应,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审理特殊类型案件的一种程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60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特别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都是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其审理目的是确定某些法律事实和民事权利的有无。特别程序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经济状态的稳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适用特别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所审的案件属于民事权益争议案件,应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以另行起诉。
如果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应适用本法的其他程序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对于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本案属于民事权益争议的,应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以另行起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0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30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30日内审结。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审终审判决的范围,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死亡案件等。同时,也阐述了民事案件再审当事人的申请条件,如违反法定程序、新证据出现等情况下可提出再审申请。
从宪法的角度看待简易程序的重要性。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司法权利,为了实现这一权利,必须拉近当事人和法院的距离,简化法律诉讼程序。设立简易程序是必要的,以确保每个人平等地获得司法保障,接近正义。以英国修订《民事诉讼规则》为例,通过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包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案件标的额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并且适用于一系列简单的民事案件,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等。不适用于涉及人身关系、财产权属关系、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当事人提起反诉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新一次修订是2018年的第三次修订,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适当延长一审案件的审限,明确二审应开庭审理的范围,增加4个审理未成年人特别诉讼程序,规定“不通知家属的例外情形”受严限等。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