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法院发现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实涉嫌刑事犯罪,或者案件所涉的犯罪事实已经被法院刑事判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法院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然而,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判断,当事人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并且不影响民事案件审理的情况下,民事案件可以继续审理。
在审理中,如果法院发现涉嫌犯罪,并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和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
在审理中,如果法院发现涉嫌犯罪,但不构成民事责任承担的情况,例如发现案外人涉嫌盗用、私刻单位公章从事诈骗的行为,作为民事被告的单位没有过错,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即合同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法院应当全案移送。
对于全案移送的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应采用以下移送方式处理:
对于已经全案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的案件,在上述机关侦查期间,如果当事人以相同事由再次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
再审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目的是纠正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与重审有以下区别:再审是针对已经生效的案件,重审是针对尚未生效的案件;再审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或本院院长提出,重审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