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法院面临着当事人诉求日益复杂多样而法院人员不足的问题,司法资源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院需要创新司法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作为“审判员”的作用。通过深入挖掘人民陪审员的资源潜能,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法院能够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法院的审判实践中,人民陪审员的社会经验、社会道德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分析和判断,与专业法官形成思维上的互补,为法院准确地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提供帮助,进一步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
在民事审判中,法院重视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贴近人民群众的优势。法院通过调动陪审员参与诉讼调解的积极性,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同时,法院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专长,安排他们参加相应的案件审理,利用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掌握不同专业知识的特点,为当事人答疑解惑,促进达成和解。
人民陪审员不仅与审判员“同审同权”,而且在参与审判过程中,他们可以发现审判程序和实体处理中的问题,或者法官办案中的不廉洁行为,有权及时向院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反映。这有效地发挥了人民陪审员作为监督员的作用。
人民陪审员来自各行各业,与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法院可以利用他们与群众容易沟通的特点,在案件调解中让他们宣传法律、宣传法院、讲解法律,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切实发挥宣传员的作用。同时,人民陪审员具有本职工作和“法官”的双重身份,可以更好地向周边的群众进行宣传,解答他们的法律问题,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为法律咨询者和当事人节约了时间和诉讼成本。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
再审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目的是纠正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与重审有以下区别:再审是针对已经生效的案件,重审是针对尚未生效的案件;再审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或本院院长提出,重审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